中國大陸保險市場趨勢講座

證照快訊

文章總覽

中國證照網
提供大陸證照、國際證照、中國證照、專業證照、證照、金融證照、職業資格證照、學歷認證、證照考試、證照轉換、證照檢定等專業諮詢服務。
檢視我的完整簡介
贊 助 廠 商
2011年11月24日 星期四

[心理諮詢師] 中國大陸職業人逾五成存抑鬱症狀

工人日報報導,北京大學第六醫院范肖冬博士表示:“近年來,中國大陸民眾心理疾病呈高發態勢,我們已經步入‘全民焦慮時代’。2009年的一項調查顯示,我國職業人群中抑鬱和焦慮狀況已較為嚴重,超過50%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鬱症狀。”

如何守衛我們的精神家園?

據統計,我國15歲及以上成年人精神疾病患病率約為17%,其中抑鬱症約為5%,焦慮症約5%,藥物、酒精等物質依賴症約5%,重度精神疾病患病率為1%。

從官員抑鬱自殺到北大新生自殺,各類人群因精神疾患厭棄生命的新聞不絕於耳。

當一個人身體或精神出現問題時,往往歸咎為受到壓力困擾,那麼,人們普遍感到的壓力又來自哪里呢?又是什麼使他們走上了不歸路?我們該如何守衛我們的精神家園?

據統計,我國15歲及以上成年人精神疾病患病率約為17%,其中抑鬱症約為5%,焦慮症約5%,藥物、酒精等物質依賴症約5%,重度精神疾病患病率為1%。如精神分裂症患者約1000萬人,抑鬱症患者超過2600萬人。精神疾病在中國大陸疾病負擔的排名中已超越心腦血管、呼吸系統及惡性腫瘤等疾患位居首位,占總負擔的五分之一。

北京回龍觀醫院院長楊甫德接受記者採訪時說,精神疾病除了跟每個人的身體、遺傳有關,與心理、性格、社會、環境因素都有關。面對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,社會結構的轉型,同時每個人自己內心期望值與實際的落差增加等,這些都會形成壓力,這成為一些人出現精神疾病的直接誘因。

2011年中國大陸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一項最新調查發現,近四成中國大陸城市老年人存在抑鬱情緒問題。北京大學第六醫院范肖冬博士表示,這與經濟問題、空巢和社會交往減少等因素密不可分。

早期心理疏導是關鍵

目前,人們對於自身精神健康的漠視相當嚴重。當一些負面情緒襲來時,並不能及時意識到可能是精神疾病,也很少向心理醫生尋求幫助。

孫媽媽就很後悔沒有早些帶女兒到正規醫院看病。女兒讀高三時出現了焦慮、緊張、失眠的症狀,經常哭泣,孫媽媽覺得快高考了,學習緊張造成的,過了這一時期就會好的,可上了大學後不久女兒又開始出現焦慮、哭泣、怕聲。孫媽媽3年間帶女兒看過多家心理諮詢門診,花了很多錢,都不見好轉,在上大四時孫媽媽女兒已經不能正常上學了。

北京安定醫院盛利霞副主任醫師對記者說,其實這就是典型的抑鬱症,家長往往不願承認孩子有精神疾病,認為這樣會毀了孩子的前途。在門診,經常會碰到已經出現症狀好幾年了才第一次到醫院看病的人,他們怕因為這個病影響到別人怎麼看自己,繼而影響自己的職位和升遷。而早期心理疏導卻是預防精神疾病的關鍵,。

“這反映了全民對精神疾病的認識不夠,”楊甫德院長說,精神疾病只是眾多疾病當中的一種病,不應給它貼上特殊的標籤,社會不應對這種疾病有偏見,如果一個人發現自己這方面有問題,及早接受正規治療應該是最合適的選擇。那種等一等,看看會不會自己好起來的做法,很可能會貽誤了最佳治療時期。

自我減壓要因人而異

從一般心理障礙到嚴重精神疾患之間,還有一段距離。他們中的許多人,平常看起來和常人毫無二致,但這並不意味著完全健康。當其中一些人面臨就業、婚姻、子女、養老等生存壓力時,其無助和挫折都可能成為一觸即發的“引信”,瞬間點燃“炸藥包”。所以,楊甫德院長提醒公眾,每個人要像關注自己的飲食睡眠一樣關注自己的情緒。

那麼,當人們面對壓力,應如何為自己減壓,調整情緒呢?

國內外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,運動除了有益身體健康之外,還能夠起到緩解壓力和抑鬱,改善失眠的作用。

盛利霞副主任醫師告訴記者,自我減壓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辦法——或爬山,或找朋友聊聊天宣洩一下,或唱歌,或長呼吸,或冥想。主要看哪種方式適合自己。

她強調,有些人以為上網、玩遊戲就是放鬆了,其實這是一種誤區,上網、玩遊戲並不能起到宣洩的作用,反而網上的一些資訊會無形中對人形成壓力,所以上網、玩遊戲不是好的減壓方式。她建議,如果感到在職場因手頭需處理的事情過多而備感壓力時,不妨把需要辦理的事情列在紙上,幹完一件勾掉一個,每勾掉一個就是給自己減掉一個壓力。

盛利霞提醒,如果壓力自己舒緩不了,一定到醫院減壓,專業醫師會用壓力評估儀進行壓力評估與預警,通過電腦輔助系統進行壓力與情緒管理,心理諮詢與治療,心理危機干預等。

精神衛生呼喚法治化

我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約1600萬,並有逐年增多的趨勢。專家介紹,由於精神衛生知識缺乏,公眾對精神疾病的知曉率、識別率、求治率偏低,造成精神疾病的復發率、再住院率、致殘率增高,精神障礙患者很難重返社會、獨立生活,導致人們對精神障礙患者缺乏應有的理解和同情。

與此同時,我國精神疾病醫療服務能力嚴重不足,目前全國註冊精神科醫師不足2萬人,每10萬人僅有精神科醫師1.46名,只有國際標準的1/4。北京市精神疾病科醫護人員和病床數在全國比例最高,醫生也只有不到1000名,護士不到2000名。

不斷提高的發病率和精神疾病的復發率、再住院率、致殘率的增高,呼喚我國的精神衛生工作儘快法治化、規範化。

在今年第二十個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日活動上,衛生部疾控局局長于競進說,我國高度重視精神衛生工作,將把加強重性精神疾病防治、建立心理衛生服務制度納入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。值得高興的是,已經醞釀了26年的《精神衛生法(草案)》,今年9月已經提請全國人大審議。

在採訪中,有專家表示,目前的《精神衛生法(草案)》還有有待完善的地方。比如法律只規定了如何住院,但當近親屬侵犯患者的權益,甚至不願將已基本康復的患者接出醫院時,患者、醫院都成為“受害者”。再比如精神疾病需要家屬提供病史,如果家屬提供不真實的病史該受到怎樣的處罰等等。

楊甫德認為,不能把所有期望都寄託在一部法律上。我們需要的是一個體系、一個制度,乃至是全社會的共同努力。

抑鬱情緒表現

情緒低落、興趣減退,病人因心情不好而對平時自己愛好的活動失去興趣和愉快感,感覺做事情索然無味,提不起興致,享受不到生活的樂趣,更體驗不到天倫之樂;不想說話、不想動、不願去上班,不願外出與人交往,拒絕社交,甚至日常生活如吃飯,洗澡都需別人催促;患者腦子裏常常想的都是悲觀、不愉快的事情,覺得自己能力下降、失望沮喪、自我評價低,孤獨無助、對未來失去希望,覺得度日如年、生活無意義無價值、甚至生不如死,遂產生自殺觀念,自殺行為。大約有半數以上的抑鬱症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情緒,如煩躁不安、緊張多慮。

資料來源:中央網路報


0 意見:

大陸中醫師
網站設計 元創力設計